莲七人
她 · 说
企业先锋
最新活动
小七课堂
珠宝潮流
芝加哥举行 Vanishing Beauty 亚洲古董珠宝和礼器展
来源:
每日珠宝杂志
|
作者:
小七
|
发布时间:
2016-08-18
|
745
次浏览
|
分享到:
小七导语:展品精选自2014年美国收藏家 Barbara Levy Kipper 赠与「芝加哥艺术博物馆」的1300件收藏,侧重于亚洲逐渐消失的游牧文化和部落文化,你可以看到佛教、伊斯兰教等宗教主题的配饰、礼器,少数民族女性佩戴的绿松石、银质头饰,或是呈现龙、饕餮等拥有特殊寓意的动物珠宝。
芝加哥艺术博物馆(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)的亚洲古董珠宝礼器展「Vanishing Beauty」即将在2016年8月21日结束,这一展览中呈现超过300件来自中国、蒙古、尼泊尔、阿富汗、印度尼西亚的的古董珠宝和礼器,是非常重要的一次收藏展览。
铜镀金头冠,19世纪
镶嵌绿松石、红宝石,骷髅造型为银质,制作于西藏。
宗教礼器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一顶制作于19世纪的镀金头冠,在藏传佛教的密宗占卜仪式上使用,放置于一方蒲团上,而不是由主祭亲自佩戴。头冠表面浮雕有漩涡状的花纹,点缀绿松石、红宝石构成莲花造型,头冠顶部还可以看到5枚银质的骷髅。
银质头饰,19世纪初
镶嵌超过100颗绿松石,是藏族女性佩戴的头饰,从前额坠至后背。
展品精选自2014年美国收藏家 Barbara Levy Kipper 赠与「芝加哥艺术博物馆」的1300件收藏,侧重于亚洲逐渐消失的游牧文化和部落文化,你可以看到佛教、伊斯兰教等宗教主题的配饰、礼器,少数民族女性佩戴的绿松石、银质头饰,或是呈现龙、饕餮等拥有特殊寓意的动物珠宝。
这一时期的亚洲珠宝大部分为金、银、铜质,运用掐丝、浮雕、滚珠等工艺。常用的宝石包括祖母绿、蓝宝石、珍珠、珊瑚、玛瑙、琥珀等,其中最重要的是绿松石——这种宝石在藏药中有帮助愈合、解毒的效果,在中亚是纯洁的象征,也寓意繁荣、虔诚和勇气。
女性配饰方面,你可以看到来自藏族、苗族等少数民族不同风格的珠宝。藏族的头饰由前额拢过发辫垂落于背部,铺排有不同造型的绿松石、珊瑚和银质的「护身符匣」,象征着佩戴者的财富和地位;苗族头饰则运用了丰富的自然元素,你可以看到银质的凤鸟、花卉、蝴蝶造型,簇拥为繁盛的自然景致。
护身符匣,20世纪中期
采用黄金制作,模仿「饕餮」造型,镶嵌绿松石、青金石、珊瑚和珍珠,采用金珠滚边和金丝花纹装饰,制作于尼泊尔加德满都。
动物珠宝中的亮点展品是一枚20世纪中期的金质护身符匣,盒盖上可以看到一只逼真的「饕餮」,拥有传神的凶悍神情——眼睛是两颗弧面红宝石,鼻子和牙齿由绿松石镶嵌,舌头是一颗青金石,四肢为红珊瑚,金质的利爪中还握有4颗巴洛克珍珠。
金质护身符,19世纪初
镶嵌绿松石、红宝石、蓝宝石、祖母绿,珍珠,中央呈现佛像造型,制作于尼泊尔加德满都。
银质头冠,20世纪初
采用银来呈现花和鸟的自然形态,是贵州苗族女性的民族头饰。
金质耳钉,20世纪初
采用黄金材质,制作于印度尼西亚。
金质笔盒,1912年
镶嵌绿松石圆珠,绘有蓝色、绿色珐琅,盒盖内侧绘有伊斯兰教先知默罕默德的画像,制作于乌兹别克斯坦。
标签:
古董珠宝
配饰 礼器
宝石
更多珠宝资讯尽在:
莲七珠宝官网
上一篇:
Alexander Davis 推出 D......
下一篇:
Van Cleef & Arpels 推......